首页 > 专题 > 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 正文

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打造绿色生态宝地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十九期 作者:平学智 发布时间: 2022-10-16 | 打印 | 字号:TT

贺兰山下满目新 杨红选 摄.jpg

 贺兰山下满目新 杨红选/摄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新宁夏的战略定力和坚强决心,是着眼于历史担当所为、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所盼的深远部署。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要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坚决守护好宁夏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

  持之以恒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在全区迈向美丽新宁夏、建设先行区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要围绕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的“要坚持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方向,紧盯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好中向优的目标,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奋力打造绿色生态宝地。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大发展,统筹抓好节能降碳增效、绿色低碳循环、绿色生活创建,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实现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相匹配的高水平保护。锚定“双碳”目标,积极稳妥推进二氧化碳减排工作,严格高碳排放项目环境准入,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碳排放评价纳入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降低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进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强化源头管控,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加强“三线一单”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严格规划环评审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着力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党代会报告指出,“坚决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实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好中向优,让清新空气,清洁水体,清净土壤成为全区人民最普惠的福祉”。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要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坚持联防联治、标本兼治,深化“四尘”同治,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大力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一批重点行动,确保到2025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5%,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牢固树立“全流域系统治理”理念,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推进“五水”共治,大力整治不达标水体、入黄排水沟和黑臭水体,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河湖治理,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持续改善水环境,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80%以上,黄河干流断面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聚焦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推进“六废”联治,持续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环境监管,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严格涉重金属企业环境准入管理,加大化学品和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力度,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分类分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分批次整治农村黑臭水体,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深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持续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生态屏障。突出黄河长治久安,推进黄河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工程,构筑稳固防线,保障黄河健康安澜。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深度控水节水行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综合康复为基,统筹强化“三山”生态保护修复,高标准落实“三区三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加快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争创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多途径多方式增加绿色资源总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强化生态保护监管,依法加大生态破坏问题查处力度。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美丽中国宁夏实践。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党代会报告立足实施生态优先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对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作出了系统性制度安排。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围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有的放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推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的问题,为生态环境保护夯实制度基础。

  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联防联治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职能,协调联动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落实责任,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全面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完善固定污染源执法监测联动机制,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依据的日常执法监管体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严惩重罚等制度,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强化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

  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地方立法,及时修订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健全地方标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完善污染第三方治理、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机制,强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坚持依法治污、依法监管,提高环境执法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落实环境保护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完善绿色电价、绿色融资政策,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深入推动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扎实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用市场化机制激励节能减排降碳。全面实施环保信用评价,发挥环境保护综合名录的引导作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财政投入与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政策,落实黄河宁夏段干支流及入黄排水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健全生态环境投入机制。把生态环境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重点保障,确保与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加快生态环境领域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强有关转移支付分配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衔接。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建设领域,不断加大对生态环保项目的投入力度,推动形成多元投入机制。

  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环保工作先进典型,及时曝光突出环境问题及整改情况。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环境决策公众参与机制。完善监督举报、环境公益诉讼等机制,鼓励和引导环保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监督治理。

  完善生态环保督察机制。健全完善整改落实工作机制,全力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在宁夏落地生根见效。坚持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完善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系,不断健全工作程序、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向纵深发展。

  (作者系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李 妍


>>><<<
【作者】:平学智
【来源】:《共产党人》第十九期